電磁攪拌對石油管用圓坯內部質量的改善
陳禹1,宋春林1,賈寧波1,王曉良1,劉軍周1,張孟昀2
(1. 河南鳳寶特鋼有限公司煉鋼廠, 河南 安陽 456500;2. 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83)
摘要:針對P110級石油管用圓坯27Mn2Cr鋼連鑄坯凝固組織差、中心縮孔嚴重等缺陷,結合實際生產工藝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不適宜的電磁攪拌工藝及與拉速匹配性差是引起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對結晶器和末端電攪強度進行測量及優(yōu)化,同時建立φ220 mm規(guī)格圓坯凝固傳熱模型,以確定合理的連鑄機拉速。通過分析表明,拉速由1.30 m/min提高至1.70 m/min并搭配合理的電攪工藝,鑄坯中心等軸晶所占比例由16%提高至25%,中心縮孔消失;同時鑄坯內部碳偏析指數(shù)范圍由0.938~1.062縮小至0.951~1.038,改善了石油套管用圓坯的內部質量。
關鍵詞:圓坯;拉速;電磁攪拌;內部質量;碳偏析
1 引言
石油管作為石油開采時的運輸管道,要求其具有較強的抗腐蝕、抗擠壓性能。石油管內帶狀組織及管壁折疊缺陷的存在,會極大降低其使用過程中的質量穩(wěn)定性,而上述缺陷的存在又與鑄坯的內部質量有極大關聯(lián)。連鑄坯中凝固組織較差,如存在中心縮孔缺陷,穿管時易造成管內壁的折疊;由于連鑄坯凝固過程中存在選分結晶,易造成碳、錳元素的偏析,遺傳至成品管便形成帶狀組織。綜上所述,鑄坯的質量好壞對石油管性能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改善連鑄坯內部質量主要通過電磁攪拌和輕壓下等技術手段。中小斷面圓坯由于軋制孔型要求,鑄機一般不配備壓下輥,而主要采用結晶器和末端復合電磁攪拌工藝。電磁攪拌工藝主要將電磁力作用于鋼液,使其產生沿一個方向或正反交替的流場,從而加快鋼液熱耗散,同時均勻兩相區(qū)濃質鋼液、切割柱狀晶凝固前沿,進而起到增加等軸晶比例、改善鑄坯內部偏析的作用。部分鋼廠通過使用電磁攪拌工藝,得到了較好的鑄坯質量。
本文以P110級石油管用鋼27Mn2Cr圓坯為例,通過高斯計對現(xiàn)工藝現(xiàn)條件下結晶器和末端電攪強度進行測量,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價,并對工藝進行優(yōu)化,以提高其對鋼液的攪拌效果。另一方面,建立φ220 mm規(guī)格27Mn2Cr圓坯凝固傳熱模型,通過對鑄坯凝固過程進行模擬計算,評價現(xiàn)工藝條件下末端電攪安裝位置的合理性,并對現(xiàn)連鑄拉速進行適當優(yōu)化。
2 精選圖表
3 結論
通過對結晶器和末端電攪磁場進行檢測優(yōu)化,建立圓坯凝固傳熱模型來確定適宜的鑄機拉速,研究不同電攪工藝對鑄坯凝固組織與碳元素偏析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
(1)鑄機拉速需要與末端電攪器安裝位置匹配,現(xiàn)工藝條件下,鑄機拉速慢是導致末端電攪無效果的主要原因;
(2)結晶器和末端的電攪強度與攪拌電流呈正比,與攪拌頻率呈反比,適宜的結晶器電攪參數(shù)為300 A、3 Hz,末端電攪參數(shù)為450 A、7 Hz;
(3)建立圓坯凝固傳熱模型,通過測溫對模型準確性進行驗證,利用模型計算得出鑄機拉速提高至1.70 m/min,可確保末端電攪發(fā)揮作用;
(4)復合電攪工藝對鑄坯質量的改善效果最佳,鑄坯中心等軸晶比例由16%提高至25%,中心縮孔缺陷完全彌合,碳偏析指數(shù)范圍由0.938~1.062縮小至0.951~1.038,為后續(xù)石油管質量的穩(wěn)定奠定了基礎。